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为西岭雪山留下了千古代言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千年后有来自超过10个国家旅游届“大咖”会在此展开一场生态旅游领域的头脑风暴。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在西岭雪山召开的2020年亚洲生态旅游联盟论坛上获悉,本届论坛是亚洲生态旅游联盟首次将论坛会议落户在中国大陆旅游目的地。在亚洲生态旅游联盟主席高山滕看来,中国生态旅游具有很大潜力,而本届论坛在成都西岭雪山召开,重新定义了生态旅游的季节性。
在论坛现场还发布了《西岭共识》,与会嘉宾达成“生态保护是生态旅游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据悉,本届论坛的召开,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成都,甚至四川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国际影响力,深化四川旅游资源在东南亚地区的融合发展,高起点助力成都建设“三城三都”。
季节对于生态旅游来说,重要吗?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被称为“成都后花园”的泰国很有发言权,泰国生态旅游联盟协会主席Neeracha Wongmasa女士认为生态旅游没有所谓的季节性,应该要从需求端和供求端两方面来看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季节性的替代品,任何一项旅游产品都可以代替所谓的季节性。”她以曼谷为例,文化游、美食游、养生游,这些高价值的旅游产品,以及节庆游、资源游、高端游都是季节的替代品。
对于季节性是挑战还是机遇,蒙古旅游联合会会长Gantumur Damba先生用寒冷气候下的生态旅游实践:蒙古国案例来解读。在蒙古有比较寒冷漫长的冬季,可持续的旅游资源、让东道主和客人同时感到满意、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蒙古一直坚持的生态旅游的原则,这也是蒙古国旅游在淡旺季贡献差不多的重要原因。
不丹,被列为世界上生态旅游第一目的地,是什么使得不丹如此具有吸引力呢?来自不丹的Karma Tshering先生认为,除了独特的生活文化,传统建筑、自然景观都是不丹的标识,同时不丹的环境非常原生态,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广泛而独特,同时也是一个“碳负面”的国家,碳排放值低于国际标准。
事实上,生态旅游并不是一个新词。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37年前著名的墨西哥环境学家建筑师凯伦首次创造性提出生态旅游这个词汇,目前它被界定为是前往相对没有扰和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和存在的文化表现的旅游、
从中国生态旅游发展20年的历程来看,生态旅游也存在市场乱象丛生、商业化过度严重、存在低标准化等等问题,真正的生态旅游应该是怎样的?这也是本次论坛所要探讨的问题。
在北京林业大学石玲博士看来,地处北纬30°的西岭雪山有绝美的生态资源,而西岭雪山目前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开展的自然体验、生态教育、滑雪溜冰等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项目非常值得推广,在亚太地区范围来看都具有极好的示范效应和极大的市场机会。
而四川大学李宜蓬教授认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旅游任务是高度融合的,西岭雪山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范围内最为成熟的景区,可以把国家公园里各种具有优势的特色资源,通过空间外扩的模式,以成都这个城市作为支点走向中国,走向全世界。“这个逻辑就使得我们的西岭雪山拥有了一次全新机遇。”李宜蓬表示,这个机遇的获得需要新的业态——以体验和场景为中心的业态。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品牌这个中心值,以文创的方式,以总部经济的形态,在西岭雪山建构一个具有全国性的产业园区,以此来实现整个2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优势特色资源,在成都增值、优化,走向全世界。